tags: 哲学基础 气一元论/概念
pages: 013 014
“”字早在甲骨文中就已出现,最初是表示具体事物的概念。
《说文解字》
中记载:“气,云气也,象形。”“气”最初的含义是指空中飘动的云、大气的流动,是一种可见的客观实在。古人通过对自然界的云气、雾气、风气、冷暖之气,生活中的烟气、蒸气、水气和人体的呼吸之气等客观现象的观察与思考,逐渐产生了气是一种客观存在、万物皆有气的认识。所以气是构成万物本原的思想源于“云气说”。春秋战国时期,气作为哲学概念逐渐形成。
随着认识的不断深入,至春秋战国时期,气作为哲学概念逐渐形成。气是存在于宇宙之中的无形而运动不息的极细微物质。气精细无形无象,微不易察,但却是客观的实在。《管子》
认为“精”是极其精微的气,所以叫“精气”。气无形而生有形,是构成万物之本原,无处不在,无所不有,充满整个空间。宇宙间包括生命在内的天地万物都是由气生成,“其大无外,其小无内”《管子·内业》
。大至整个宇宙,也可以是最微小的物质。在天成为列星,在地生成五谷,天地之精气合而为人。
气以不同物质形式存在。气处于弥散而运动状态,充塞于无垠的宇宙空间,至精无形,细不易察,故称其“无形”;气处于凝聚的状态,形成各种事物,有着具体性状,即《素问·六节藏象论》
所谓“气合而有形”。有形和无形是气的聚合和弥散的不同状态,无形之气凝聚而成有质之形,形消质散又复归于无形之气。以气为本原,自然界“无形之物”与“有形之体”之间处于不断的转化之中。